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前身為紅寺堡開發區,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第二個市轄區。它是國家大型水利樞紐工程——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(“1236”工程)的主戰場,是全國最大的生態扶貧移民集中區,2009年9月經國務院批復設立吳忠市紅寺堡區,行政區域面積2767平方公里,截止2013年,轄2鎮3鄉、1個街道、61個行政村、2個城鎮社區,總人口179390人,其中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1%。
紅寺堡區位于煙筒山,大羅山和牛首山三山之間,東臨鹽池,西接中寧,南起同心,北連利通區、靈武,東西長約80公里,南北寬約40公里,區域面積2767平方公里。已開發土地31.64萬畝。海拔1240~1450米,為山間盆地,屬中溫帶干旱氣候區。
2019年11月,紅寺堡區被命名為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。
2020年3月,紅寺堡區退出貧困縣序列。
2009年9月30日,國務院(國函〔2009〕122號)批復同意設立吳忠市紅寺堡區,以吳忠市紅寺堡鎮、太陽山鎮、大河鄉、南川鄉的行政區域為紅寺堡區的行政區域,區人民政府駐紅寺堡鎮。10月28日,紅寺堡區成立。
2010年上半年,自治區政府先后批復同意調整紅寺堡區與相鄰縣區的行政區劃。3月,同意將同心縣韋州鎮巴莊、塘坊梁兩村及甘溝村部分地域(韋州河東岸)劃歸吳忠市紅寺堡區管轄(寧政發〔2010〕35號);將鹽池縣惠安堡鎮211高速公路-211國道以西地域劃歸吳忠市紅寺堡區管轄(其中惠安堡鎮鎮區部分以鹽湖東南邊沿劃分,以保持惠安堡鎮政府駐地的完整)(寧政發〔2010〕44號)。4月,同意將吳忠市利通區南部,自滾泉起沿滾泉—孫家灘公路向東、經芨芨溝、大白驛子溝至利通區—靈武市界線一線以南地域劃歸吳忠市紅寺堡區管轄(寧政發〔2010〕68號);將靈武市白土崗鄉南部,自靈武市—利通區界線附近,向正東方向至211高速公路一線以南,包括白塔水村南部地域劃歸吳忠市紅寺堡區管轄(寧政發〔2010〕69號)(6月15日舉行靈武市與利通區、紅寺堡區行政區劃調整移交儀式)。至此,紅寺堡面積2767平方公里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紅寺堡區常住總人口165016人,其中,紅寺堡鎮73750人,太陽山鎮34945人,大河鄉25213人,南川鄉30760人,紅寺堡工業園區管委會348人。
2011年11月,自治區政府(寧政函〔2011〕186號)批復同意:設立新民街道辦事處,新設立的新民街道辦事處與紅寺堡鎮合署辦公。二、將太陽山鎮西部地域劃出,設立柳泉鄉,鄉人民政府駐地柳泉村。三、將南川鄉更名為新莊集鄉。(2014年1月23日,新莊集鄉正式掛牌;2月,柳泉鄉正式成立;3月18日,新民街道正式成立)
紅寺堡區的水庫
201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《關于吳忠市紅寺堡區增設鄉鎮及街道辦事處的批復》決定:
一、設立新民街道辦事處,新設立的新民街道辦事處與紅寺堡鎮合署辦公。
二、將太陽山鎮西部地域劃出,設立柳泉鄉,鄉人民政府駐地柳泉村。
三、將南川鄉更名為新莊集鄉。
2020年1月,寧夏回族自治區同意紅寺堡區紅寺堡鎮與新民街道辦事處分設。紅寺堡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。新民街道辦事處駐地位于六盤山路與團結街交匯處東北角(原紅寺堡區政務中心)。
新民街道辦事處管轄范圍為創業、振興、羅山、東方、鵬勝、博大、綠苑7個城市社區,區域總面積20.8平方公里。紅寺堡鎮其他行政區域保持不變。
紅寺堡區境內鹽中高速、福銀高速、定武高速3條高速公路和鹽興公路、黃同公路、滾新公路、恩紅公路4條縣道縱橫交錯,太中銀鐵路、滾紅高速公路和即將建設的紅桃高速、銀西高鐵穿境而過,城區東距銀川河東機場、西距中衛香山機場均不超過150公里,中部干旱帶交通樞紐型城市地位業已形成。
城區建成寧夏移民博物館,為寧夏第二大博物館,集中展示寧夏古今移民全過程,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位于城區東南26公里處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——羅山,群峰疊翠,風光秀麗,為寧夏第三座大山和中部干旱帶最大的水源涵養地,素有“荒漠翡翠”、“瀚海明珠”之美譽。羅山富含珍貴樹種的森林,近百種國家級、省級重點保護動植物的稀有而珍貴,具有極高的保護、觀賞和研究價值。茂林深處的云青寺,建于宋代,已有800多年歷史。
【版權聲明】嘰嘰歪歪吧提醒您:請在瀏覽本網站關于《吳忠是哪里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有幾個鎮》信息時,請您務必閱讀并理解本聲明。本站部分內容以及圖片來源于商家投稿和網絡轉載,如網站發布的有關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,郵箱:20451 17252#qq。com,我們會尊重您的決定并當天作出刪除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