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初因疫情武漢封城時,鐘南山院士說:“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?!钡拇_,湖北省在歷史上也是英雄輩出的地方。曾幾次路過武漢,但都沒有時間認真地去看看這座英雄的城市,07年春節后開車從深圳回呼,進入武漢僅去看了“黃鶴樓”。當時以為還會有時間和機會再去武漢,沒成想十幾年過去了,一直沒能再到武漢去看看這座英雄的城市,不過我想我一定會再去武漢的。
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,享有“天下絕景”的盛譽,與湖南岳陽樓,江西滕王閣并稱為“江南三大名樓”。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(公元223年),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,孫權為實現“以武治國而昌”(“武昌”的名稱由來于此),筑城為守,建樓以嘹望。
至唐朝,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,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,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。唐代詩人崔顥一首“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余黃鶴樓。黃鶴一去不復返,白云千載空悠悠。晴川歷歷漢陽樹,芳草萋萋鸚鵡洲。日暮鄉關何處是,煙波江上使人愁?!币殉蔀榍Ч沤^唱,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。
至唐永泰元年(公元765年)黃鶴樓已具規模,使不少江夏名士“游必于是,宴必于是”。然而兵火頻繁,黃鶴樓屢建屢廢,宋、元、明、清各朝均有重建。歷史上最后一座“清樓”建于同治七年(公元1868年),毀于光緒十年(公元1884年),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。
1981年10月,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,1985年6月落成,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,但更高大雄偉。運用現代建筑技術施工,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。飛檐5層,攢尖樓頂,金色琉璃瓦屋面,通高51.4米,底層邊寬30米,頂層邊寬18米,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、楹聯、文物等。樓外鑄銅黃鶴造型、勝像寶塔、牌坊、軒廊、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,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。登樓遠眺,“極目楚天舒”,不盡長江滾滾來,三鎮風光盡收眼底。
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,各朝皆不相同,但都顯得高古雄渾,極富個性。與岳陽樓、滕王閣相比,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,謂之“四面八方”。這些數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數目的象征和倫理表意功能。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,形如黃鶴,展翅欲飛。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,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。
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,雄踞蛇山之巔,挺拔獨秀,輝煌瑰麗,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游覽勝地。歷代名士崔顥、李白、白居易、賈島、陸游、楊慎、張居正等,都先后到這里游樂,吟詩作賦。古黃鶴樓“凡三層,計高9丈2尺,加銅頂7尺,共成九九之數?!毙聵且蹅ザ嗔?,5層,加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,共高51.4米,比古樓高出將近20米。
古樓底層“各寬15米”,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30米。所以我認為,黃鶴樓不應該叫修復,而是重建。它保留了古樓的某些特色,但更多的是根據現在的需要和人們對審美觀點的變化來設計的。歷代名人在黃鶴樓留下了大量的詩歌、詞作、楹聯、碑記、文章,其中“對江樓閣參天立,全楚山河縮地來”的楹聯較好地寫出了黃鶴樓的氣勢。
1927年2月,毛澤東主席考察完湖南農民運動后來到武昌,寫下了著名的《菩薩蠻·登黃鶴樓》:“茫茫九派流中國,沉沉一線穿南北。煙雨莽蒼蒼,龜蛇鎖大江。黃鶴知何去?剩有游人處。把酒酹滔滔,心潮逐浪高!”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中,黃鶴樓連同蛇山腳下的紅樓,則為亞洲民主的開啟立下了不朽的功勛。如今,黃鶴樓景區和辛亥革命文化區已經成為武漢的標志,旅游必到之所。
上圖是在清晨的黃鶴樓下二位正在下棋的老人,二老的棋下得很認真,旁若無人,我在旁邊看了很久,感觸頗多,這就是歲月靜好,悠然人生吧。離開時拍了這張照片。十幾年過去了,祝愿這二位老人仍然安好康??!
歡迎朋友們點評指導并敬請。
【版權聲明】嘰嘰歪歪吧提醒您:請在瀏覽本網站關于《黃鶴樓是哪里的 黃鶴樓什么時候建的?誰建的?》信息時,請您務必閱讀并理解本聲明。本站部分內容以及圖片來源于商家投稿和網絡轉載,如網站發布的有關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,郵箱:20451 17252#qq。com,我們會尊重您的決定并當天作出刪除處理。